在篮球世界中,好似有一条看不见,触不到的分隔线。在线的左右两端,区隔着成功与失败,光荣与悔恨,铭记与忘却。

而许多人距离这条线的距离,或许只有一步之遥。

2006-07赛季,凯文-马丁以3分之差,无缘当季的最快进步球员。12载生涯中,他半数时间场均得分超过20+,却没有一次入选全明星的经历。他顶着瘦弱的身躯,「怪异」的出手姿势,在肌肉丛林中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,却总是无法寻得帮助球队变得更好的方式。

一步之遥,有时便是天地之差。但若调转看待事物的角度,从高处回望那个出身Zanesville的瘦弱男孩,一路走来的篮球历程,会对此感到坦然。

如今的人们,至少还记得他的名字,或晓得他曾是个还不赖的得分手。这对于那个曾无人识得的年轻人来说,已然是无尽的馈赠。

1.

马丁一直都是同龄人中,最瘦弱的那一个。甚至直到高一,他的体重仍没有超过100磅(约45公斤)。为了尽可能地接近自己职业球员的梦想,马丁在四年时间内增重了近50斤,身高也增长到了1米93,马丁意识到,自己已经足够在大学篮球的舞台上表演了。

为马丁提供全额奖学金的西卡罗来纳大学,在他之前只有六名球员进入了NBA。而这六位先行者,在NBA累计的出场次数,甚至都不及他一人。

在这座非篮球名校中,马丁日后的打球风格已经颇具雏形。增长至185磅(约84公斤)的体重仍使他无法与对手硬碰硬,或许是因祸得福,马丁找寻到了更为简洁高效的打法,一本轻巧地穿梭在肌肉丛林中的秘籍。

大一那年,他一个人命中了全队近一半的三分球。到了大三,马丁每晚可以九次走上罚球线,投出超过八成的命中率。阿肯色大学主帅Stan Heath在目睹马丁独得33分的表现后,这样评价,「他打球很像雷吉-米勒,人们不该被他瘦削的身材所迷惑,他得分手段多样,无需太多空间便可完成投篮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