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

“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”,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,意思是一个人要是可以发挥出自己全部的优势才能,就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完美。正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,只有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让这把刀锋利无比。而今中国篮球在选材用人方面就面临着这种问题,那就是没有因材施教并人尽其用。在发现人才、选用人才、培养人才等方面有历史性的误区。篮球的变化在最近十年可谓翻天覆地,在世界的顶级联赛上早已经掀起了新的篮球时代,在世界篮坛也是列强林立。而中国男篮从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开始,就进入了极其低谷的阶段,2008年之后的两届奥运会十连败,一直到失去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门票,中国男篮所跌落的深渊似乎深不见底。

“小快灵”失灵之后,中国男篮进入了以高度为核心优势的时代。

在千禧年之前,中国篮球是一支以“小快灵”为主要打法特点的球队,这种打法在现在的篮球特点来说十分接近小球战术。钱澄海主教练在80年代将男篮的小快灵用到了极致,而且在刚刚进入亚洲赛场之后就取得了傲人的成绩。钱澄海之后蒋兴权指导也在90年代初沿用了小快灵的打法,但是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巩晓彬、孙军、胡卫东、宋力刚、阿的江、李春江、孙凤武、马健等组成的“投抢战队”没有打出预期的效果,他们小组赛五战连败,在排位赛中又以69-79不敌安哥拉,排在所有参赛队伍中最后一位。至此,中国男篮的小快灵打法就成为了历史,从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,中国男篮就进行了一轮新的特点调整,从小快灵变成了以高度为优势的内线打法,巴特尔、王治郅还有姚明在当时成为了男篮的希望和中坚力量。

胡卫东

起于“移动长城”、败于“移动长城”!

从2000年开始,中国篮球将选用人才的标尺放在了高度上,身高成为了衡量一个年轻人适不适合打篮球的最核心特质。在当时的街头巷尾邻里乡亲们见到的时候,都会很自然的说出这么一句话:“你家孩子这么高,天生的打篮球的料啊!”这其实就说明了中国篮球进入了内线为核心的年代,一个孩子的身高就决定了他在中国篮球方面的可塑造程度。而中国男篮也确实尝到了高度优势的甜头,在巴特尔和王治郅还有姚明先后成长崛起的阶段,中国男篮拥有了第一座“移动长城”,中国高度成为了在亚洲制霸的绝对优势,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也终于一步步走向了上坡路。2000年由于姚明初出茅庐经验不足,王治郅+巴特尔+姚明仅仅帮助男篮取得了第十名的成绩;2004年姚明以成为“东方小巨人”、NBA的内线王者,姚明+巴特尔+易建联带领男篮来到世界前八;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来到了新世纪的顶峰,姚明+王治郅+易建联再次帮助中国男篮位列世界第八。

中国男篮移动长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