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比-布莱恩特骤然离去,他的《细节》栏目就此断更。再也没有人如此挑剔地去追究每一个回合的精细动作,而他身后的联盟,再也没有单打手了。

在我们的惯有认知中,单打手——或者直接描述成单挑手,会把比赛切割成一次次的一对一回合,然后用招牌动作击垮眼前的对手。这种近乎于角斗士的风格,所追崇的,不只是在比分上击倒对手,更要从心理层面,让对手为之丧胆。

在乔丹之后,科比就是当之无愧的最强单打手,而在同一时代,几乎每支球队都有一个以单打见长的王牌球星。他们最初都被誉为“乔丹接班人”,而后渐渐演变出了自己的风格。于是在21世纪初期的联盟里,几乎每支球队都有一个既定战术——把球交给老大,拉开全场,一对一单挑。

于是,面框单打一度成为联盟中最常见,也是球迷最为喜闻乐见的环节——在2005-06赛季,也即是科比场均疯砍35.4分的那一年,NBA总体单打出手占到了所有战术的13.7%,而到今天,这一数字已经降低到了6.3%。从趋势来看,单打比率呈线性逐年下降。

随着魔球理念的发展,整个联盟开始逐渐达成共识:三分球和罚球是最为高效的得分方式,而两分球更应该被局限在篮下禁区内。而长距离两分则被视为“最不经济”的得分手段。甚至在魔球理论中分析,出手距离越远的两分球命中率越低,而且还更容易被对方抢下长篮板反击。同时,该理论还分析出:当一名球员长时间在固定的距离出手,他的命中率会随着肌肉记忆而保持稳定,但一位长时间处于高压防守的单挑手,他的每次投射距离和面对的防守强度都是随机的,因此他的命中率也是相当不稳定的。